近日,北京市第十六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教师黄会林、吴娟成功入选。
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的评选,是北京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会精神、持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落实《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有关任务的重要工作。首都市民学习之星是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榜样和动力,对于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教育观和人才观,倡导全民终身学习风尚,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浓厚氛围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获评第十六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的个人简介:
黄会林,1934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顾问。曾任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话剧历史及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领军开创北京师范大学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突出的民族化和国际化戏剧影视学科”。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级学科。
从教六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影视及文化传播专业人才。本科教学近5000人;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超过160位。博士精品课程《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开设20余年,课程成果——历年调研报告刊载于核心刊物,《银皮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已出版多册。 2010年创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2013年创设会林文化基金,相继创立“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类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会林文化奖”等一系列重要文化品牌。
吴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原电子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于1998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硕士就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辅助教育方向,于2001年7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博士期间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于2007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9月留校,至今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原信息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任教。先后执教19门课程,其中自主新建课程7门。担任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教学副院长共14年,任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年,在任期间新建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专业,亲历培养高层次科学教育人才150多人。
吴娟副教授作为本硕博均为理科背景的教育工作者,以超常规的学术勇气开启跨学科探索之路。面对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识字难”“写作难”“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等现实困境,她以持续27年的自学韧劲系统研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名师教学案例》等专业知识,构建起“教育技术+语文教育”的复合型知识体系。这种突破学科壁垒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从技术赋能与学科本位双重维度破解教学难题。27年里,她持续深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三阶赋能模型”:第一阶段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言学习的文化情境,以此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第二阶段着力于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互动读写平台,以此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第三阶段依托大数据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养成与提升的过程诊断,为班级集体授课下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达路径。 在此期间,她在北京昌平、北京延庆、北京通州、北京房山、新疆第二师、新疆伽师县、甘肃陇南成县、甘肃陇南宕昌县、宁夏海原、贵州福泉县、河北丰宁、河北涿鹿县等地区的近100所课题学校中开展指导工作,带动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开展提质增效的跨越式语文教学,通过打造高效的课堂,解决了小学生识字难、作文难等问题,使二年级学生识字量突破2500字大关,较传统教学效率提升45%;二年级学生写作能力达到四年级学生水平,四年级学生写作能力达到六年级学生水平。在新疆伽师县第三小学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方言俗语转化为规范表达,使四年级学生作文优秀率从18%跃升至52%。
1